97 學年度第二學期「台灣四百年,慈濟四十年──環境永續影像展」導覽志工培訓課程共有44位同學參加。這44位同學都是四技大一各班的種子導覽學員,每班5位~6位,提前了解如何準備第11週的評量。通識教育中心請到李順民老師和陳翰霖老師和卓麗貞老師來為同學講解示範。上午的課程是由李順民老師負責。李順民老師主講的「導覽技巧」,讓同學們充分瞭解導覽的技巧「3-3-3」原則:每秒鐘三個字、每幅作品導覽不超過三分鐘、每個展覽區不超過三幅作品的原則。
李老師第二場的演講主題是「日治五十年間治臺政策的改變」。講述日治時期的保甲制度是社會控制的重要工具。「保甲制度」是日本人統治台灣所採取的重要制度,保甲人員的任務只要是調查戶口、監視村莊出入者、搜查抗日者、自然災害警戒、傳染病預防、義務勞動、修橋鋪路、查察取締鴉片、蟲害及獸役預防、召開保甲會議及徵收賦課款項等,所以保甲人員除了輔助警察機關之外,也是基層的行政輔助單位,甚至日本當局意欲改革社會風俗,也會運用保甲來強制執行。李老師指出,日治時期,不少不肖的保正,成了日警的「狗腿子」,替他們執行「政令」,而日警喜歡的保正人選,當然是要「忠誠可靠」的,因此常常干涉保正的選舉,不惜用恐嚇、作票等方式來挑選保正。
李老師還談到台灣糖業發展的故事。台灣總督府為謀求台灣產糖量的增加,首先進行一連串糖業改革措施,包括引進含糖量高的甘蔗、改善製糖方法,獎勵從事糖業者。在這樣的制度下,吸引了許多日本大財團的興趣,紛紛來台設立製糖公司,使台灣傳統的製糖業者無容身之地。所以日治時期的糖業完全為日本資本家壟斷,此外甘蔗的收購價格也由糖廠決定,導致甘蔗的收購價長期低落,蔗農生活困苦,因此當時流傳著一句俗諺:「第一憨:選舉做運動;第二憨:種甘蔗予會社磅」。
然而日治時期也是台灣基礎建設的重要階段,在日本統治臺灣的五十年間,日本人改善了經濟、金融、公賣與教育的制度,也奠定了交通運輸、水電、公共衛生……等基礎建設。日本統治的嚴格管制下,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一般來說是安定的,也因此臺灣人口在五十年的日治時期階段,呈現了倍增的狀態。
下午卓麗貞老師在「校園植物生態與你我」的課程中為同學介紹校園的植物,學校的校園栽種了許多種的植物,隨著四季的變化,有不同的植物風貌,植物是另類的環保建築,因為植物不僅可以降低建築物建蔽率,更可以擴大綠化空間,植物就像是地球的肺,具有淨化作用,可以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類所需要的氧氣,所以可以淨化空氣,減少溫室效應。卓老師鼓勵學生用心觀察校園的植物生態,並帶領同學認識校園內常見的植物,希望同學能關心自然生態、珍惜周遭的事物,建立珍惜愛護生態的觀念。
下午的田野考查由陳翰霖老師帶領同學騎乘腳踏車隊前往仍保留日治時期史蹟的景點,蔡教務長長書也隨同車隊考察。第一站路過「蓮城蓮花廣場」:佔地約有一甲,農園中已培育出六十餘種的睡蓮品種,每天可以採收數千枝的睡種,除了提供鮮花銷售,更生產各式加工產品。蓮園中的蓮花教發著清新的氣息,郭家老少親切地招呼我們,還招待蓮花茶與香噴噴的蓮花茶葉蛋。同學們也在園中聽到了水生植物的生態解說。
第二站是吉安鄉的「吉安大圳,是花蓮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水圳。水圳沿線設有水車、拱橋、步道,生態水池旁拓印「不冬」兩字,這是昭和七年日本人在池中撰寫著,日文意思指示「春」,指溪水如春水一般源源不絕。
第三站的「南華菸樓」保留著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木造的兩層樓房,斑駁的牆壁透露歲月的痕跡,主結構是檜木,竹子為橫條,牆壁內側塗以泥土加稻草,外側是稻殼加泥土,再塗上石灰,從1958年建至今,歷經幾次大地震,依然屹立。
車隊在4點左右回到學校,進行校園綠建築的巡禮,陳翰霖老師帶領同學認識校園內的雨水回收系統。說明學校運用頂樓進行雨水收集,再由雨水集水管進入沈沙池,經過沈澱與過濾後,儲存於儲存槽,提供園藝景觀澆灌使用。另外學校宿舍則是使用透水溝,解決排水困境。所謂的透水溝,底部是混凝土排列著卵石,大雨來臨的時候,一部分的雨水可滲透至地下,可以減緩排水溝水量的負荷。綠建築的環境,其實是來自於疼惜地球的「心」,這樣的「用心」,不只疼惜了環境,更是無聲的教育傳承,珍惜資源、尊重自然的生命意義,因此綠建築的功用不僅是美化環境,更是與地球共生息的精神實踐。
整個導覽志工的集訓也因為下午的田野考查,讓師生對環境人文以及日治時期的古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展場的掛圖或是真實的古蹟,都是讓世人見証家族、社會、國家發展的記錄。這樣的學習兼具知、情、意的發展與涵養,希望同學在第11週的導覽評量解說將有亮麗的表現!
|
|
▲德慇師父說明導覽志工培訓的課程內容。
|
▲李順民老師主講日治五十年間治臺政策的改變。
|
|
|
▲卓麗貞老師解說「校園植物生態與你我」課程。
|
▲田野考察出發前,陳翰霖老師再次叮嚀學生注意安全。
|
▲學生依序將腳踏車遷往吉安大圳單車步道。
|
▲活動結束後,學生上台分享這次田野考察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