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師「人文教育讀書會」第四次社群聚會

 

主辦學校: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技術學院

舉辦時間:  10365() 12:00-13:30

舉辦地點:  行銷流通情境模擬教室(B116)

活動名稱:  教師「人文教育讀書會」第四次社群聚會

聯 絡 人:  黃彩蓮

聯絡電話:  03-8572158*2135

活動紀要: 

第四次導讀聚會於1030605日在行銷流通情境模擬教室(B116)召開,導讀人鄭淑玲助理教授分享的書籍為「家庭會傷人」(作者: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原作/鄭玉英、趙家玉譯;出版社:張老師文化),淑玲老師擷取書中的菁華作為此次分享的內容,她提到學生的問題其實多半來自於家庭的影響,而溫馨、溫暖只是一般人對於家庭的刻板印象,雖然人們常視家庭為避風港,但事實上她帶過的學生裡,有些人的家庭卻是陰暗或恐怖的場所,甚至是個充滿傷害的地方,無奈的是,因為傷害你的這些人都是至親,所以你毫無反抗的能力,對此淑玲老師深感遺憾;而包括她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或多或少背負著家庭帶給她的陰影。

鄭淑玲老師舉例說,曾經有一位學生在五歲之前因為家庭因素所造成的陰影,雖然在成長過程中接受了許許多多的輔導及關懷,但是直到現在還依然走不出困境。還有最近的鄭捷事件,雖然他的父母看似正常,也很認真的在教導孩子,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有這對父母不知道的疏忽,才會造成了令人不勝欷歔的結果。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家庭,我們多少都可以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但也有眾多看似正常的家庭,小孩的身心靈卻不見得是健全的,而一個身心不健全的孩子,就可能變成一個身心不健康的父母,並且啟動了下一階段的惡性循環。《家庭會傷人》書中有篇「自我重建的新契機」,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找到這個新契機,找尋並正視我們自己本有的傷口,才能把膿瘡消毒、清理乾淨,重新建構自己的人生,也才能正確引導我們自己的孩子,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

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與會的老師陸續根據個人經驗或所見所聞來提問或分享。郭又銘老師提出疑問:「以前父母打罵的教育方式,我也不經意的受到影響,但是我想要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我該怎麼做呢?」對此鄭淑玲老師分享了她的個人經驗,小孩年紀越小其可塑性就越好,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從很嚴厲,再慢慢調整成放鬆管理,畢竟小孩會漸漸整合出自己的想法與觀念,這會讓他深入了解自己的家庭與親人,並引導他如何明辨是非、判斷輕重,所以只要善盡分析事理的責任,然後將決定權還給孩子,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能夠真切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當然偶爾還是會需要採用處罰的方式來教導小孩,但必須控制自己,不能讓自己失去理性。翁仁楨老師也分享他自己的養育經驗,結論是「父母不要太嘮叨」,也就是說在允許的範圍之內,留給孩子能夠自己發揮的空間,等發現小孩有越界的情形發生時,父母再適時的介入引導;至於處罰的方式,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個人喜好,以適當的限制來作為處罰;除此之外,巧妙地利用獎金、獎品作為鼓勵,也具有引導、督促的功效。

學生來自各種不同的原生家庭,所以教育工作者常常必須面對潛藏於家庭教養背後的心靈問題,更應該將本書中的理論與分析運用在教育工作上。賴美祈老師舉例說,曾經有學生好不容易申請到學校國際交流的資格,卻因為得不到家長的支持與認同而無法成行,雖然老師也主動介入協助,家長卻還是斷然拒絕,只能一再的鼓勵學生繼續想辦法和家人溝通,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本身也很無助,卻又沒有立場干預家長的決定。鄭淑玲老師深入解析說,其實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將他們的主觀意識加諸到孩子身上,即使現在也已經成為別人父母的我們,或多或少還是會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教育孩子,所以我們應該要更有自覺地將這樣的情況降到最低,尤其是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更要耐心地去理解與溝通。翁仁楨老師補充說,其實小學階段應該誘導他多嚐試,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本身特有的潛能與興趣,協助他們在自信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學習,因為健全的身心發展比在成績上做要求來得更重要。對於小孩未來的選擇,我們只能從旁協助分析,讓他學習如何獨立思考,並為自己做出必須承擔責任的選擇,畢竟人生是他自己的,我們真的無力為他承擔,但還是要提醒他是否能試著在麵包和興趣間求得平衡。面對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生命條件,我們只能盡力地理解與協助,雖然有時結果並不一定盡如人意。

多數人都會將教育成敗的責任歸諸於學校,殊不知學校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之外,在人格養成上的功效其實遠不如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安定心靈的最佳場所,它往往牽動著學校教育的成敗,也是社會正向發展的關鍵所在,而教育工作者常常必須同時扮演這兩種重要的角色,翁仁楨老師因此分享了他對家庭教育的心得與經驗。他建議從小就讀故事書給孩子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至於孩子的性向發展,我們要盡可能的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有時可以順勢而為地推他一把,讓孩子有信心往自己的興趣發展。有些醫生會強迫自己的孩子當醫生,雖然孩子也順利考到醫師執照,卻可能因為與自己的志向不合而鬱鬱寡歡。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拋開自己的主觀想法,從旁協助小孩找到並發展他真正渴望的生活與人生,而不要依照家長個人的喜好去強加掌控孩子的未來。翁仁楨老師還曾經面對一個很艱難的人生課題,那就是他的孩子被認定為是身心障礙(自閉症)的孩子,雖然從小不斷的尋求醫療協助、心理諮商,卻都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但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後來因為機緣巧合找到心路基金會,小孩在一次舞龍舞獅的表演後竟然莫名其妙的開竅了,之後學習能力及各方面都在不斷地進步,高中那年的物理考試,頂標59分他拿了63分,進入交大電機系就讀。他一直很慶幸當初沒有放棄他,孩子才有今天的成就。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藉由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而產生的,正因為如此,當事者通常是處於不自覺的狀態,所以除了自省之外,也要對他人的不自覺多付出理解與關懷。葉素汝老師就此分享了她與母親的相處經驗,發現自己也具有一些從母親身上可以清楚看到的習慣與習性,是因為有自覺之後才開始學習自我調整,婚後也常常發現婆婆與先生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習性,為此他會坦誠的與先生溝通討論,彼此互相體諒、互相提醒。卓麗貞老師也分享自己家庭教育的心得,她的兩個小孩因為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個性上出現很大的差異,教育老大時比較用心,所以孩子的個性乖巧和順,但是教育老二時因為工作繁忙而有所疏忽,因此孩子的個性叛逆頑強。現在她必須花更多的精神與心思來陪伴,讓孩子在發展自己的潛能與興趣之餘,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家庭會傷人,卻也可以造就人,如果把這些經驗想法運用在教學上,學生就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的變好與變壞、快樂或不快樂,也常常都會與我們密切相關。最後黃彩蓮老師感謝又銘老師提供這麼優質的環境,也感恩諸位老師的精采分享,本學期最後一次讀書會圓滿結束,謝謝各位老師長久以來的參與。


 

 

閱讀書籍資料:

 

書名

作者

ISBN

家庭會傷人

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原作/鄭玉英譯

9789576936487

葫蘆裡的愛

如何與家人溝通

張老師主編

9576930405

家有千絲萬縷

李維榕

9789576937651

我的家缺角了

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

邱珍琬

9789576934803

家庭秘密

鄭玉英、趙家玉譯

9576933277

人在家庭

吳就君

9579486689

 

活動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