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活動紀要

主辦學校: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技術學院

舉辦時間:

1031023日(星期四)12:00~13:20

舉辦地點:

通識會議室

活動名稱:

「人文教育讀書會」第一次社群會議

人:

楊天賜老師

聯絡電話:

(03)85721582717

活動紀要:

 

陳立仁老師擔任此次讀書會的導讀,為我們導讀「美麗新世界」這本書,它描述利用科學複製人生與集體的生。書中的許多人物都是被「孵育」出來添補他們事先預定好的社會角色,形成嚴格的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愛普西隆五個階級。在原始世界被生下的有情感、有自由意志的野蠻人約翰進入美麗新世界後引起社會波蕩,作者藉此提出對於科學發展至極端控制世界的質疑。

陳立仁老師針對美麗新世界提出省思:教育者是否該利用各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學生原本的習氣,成為符合學校或社會期待的樣貌?又該如何確定我們所堅持的才是正途?將學生分群分類,是否是一個好的方式?教育者當是好的園丁或是好的花藝家?等深刻的問題。引發與會老師熱烈的討論。

游崑慈老師分享自己在教育道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教育是要把學生教成什麼樣子?是否會把學生越教越笨了呢?」游崑慈老師「認為在旁引導比直接規定好。而對於分級教育的爭議一直存在,授課老師會更有教學的成就感,但是研究發現,分級並不一定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

作為老師、家長,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轉變多感到害怕。陳立仁老師認為,「要去觀察轉變背後的原因,再判斷要導正還是支持,因為選擇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種成長。」呂佩珊、鄭淑玲老師依自身養育子女的經驗,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能強求孩子按照一定的模式走,更何況我們又怎麼能夠知道自己的模式一定是正確的呢?被要求的人痛苦,而最痛苦的是設值框框的人。

蔡志超老師總結,「人不可以揚棄制約,應該在制約中自在地生活。」學習在生活中尋找到制約與自由的平衡點。